前言
正如书中所说:剑来最大的篇幅,就写了“如何讲道理”这么一件似乎谁都能做,却谁都难做很好的小小事情。
书中的道理从来都是字里行间,在一件件风流写意的情境下流露。从三教百家宗旨学问,到为人处世之道,世界格局的运转之理,一个光怪陆离的仙侠世界,又何尝不在写现实世界。如作者所言:“书上故事是虚构,气质却会和现实相通”。
剑来所言之理,是齐静春的“言念君子,温其如玉”;是陈平安远行逢水搭桥,逢山铺路;是刘灞桥话痨背后一肚子的硬气;是阿良以弱者的自由为边界的强者风范;是老秀才画地为牢,合道江山的气魄;是神仙姐姐掬起光阴流水的闲适;是白也一剑开黄河的得意;是青山仗剑走江湖的风流,是读书人救国的无力,是忠孝、家国的艰难选择;是师徒坐而论道的恭谨;是情与法的两难全;是人性本善于恶的大道之争;是迂腐之人的善良;是道德君子的伪善;是帝王将相的温情;是滥杀无数魔头之仁慈;是人与鬼、鬼与神、神与仙、仙与人的爱恨情仇。
剑来中的理,在书上,又在书外,在书中,“理”即大道,在书外,“理”即处事准则。 书中所说之理,不止如上这些,我在字里行间搜罗,整理了如下的片段。而剩下的,便都在书里了。
24-12-2
李希圣说道:“世人都在世道里边下着自己的棋局,万事万人都如手中棋子的聪明人,很多,不缺你陈平安一个。”
24-11-7
柳清风笑道:“不与伪君子争名,不与真小人争利,不与执拗人争理,不与匹夫争勇,不与酸儒争才。不与蠢人施恩。”
24-11-6
人间多有肥甘凝腻物,人人向往,自然无错,理当如此,可口渴之时便有水喝,凭君自取,岂不快哉,岂不幸哉?!
24-11-2
“我们从山下人间来,总是要到山下人间去的,登山靠走,下山御风,修行路上,壮举难求,成了神仙,小事易做。” “不过如果有人能够挣脱天地束缚,去往最高处看一看,当然也是好事,北俱芦洲这样的修道之人,可以多一些。” “别让中土之外第一洲的名头,只落在剑上,杀来杀去不是真本事,贫道几巴掌就能拍死你们。”
24-10-30
老僧缓缓睁开眼睛,微微一笑,双手合十,低头却不是诵经,而是呢喃道:“威德巍巍,住心看净。可惜无茶,不然上座。”
24-10-29
姜尚真缓缓道:“人生初见,山野见少女婀娜,登高见山河壮阔,仰头见仙人腾云,御风见日月悬空,与以后见多了类似画面,是决然不同的风景。不一定是初见之人事一定有多美,但是那份感觉,萦绕心扉,千百年再难忘记。”
24-10-10
陈平安又喝了一口酒,嗓音轻柔醇厚,言语内容也如酒一般,缓缓道:“少女想法,大概总是要比同龄少年更长远的,怎么说呢,两者区别,就像少年郎的想法,是走在一座山上,只看高处,少女的心思,却是一条蜿蜒小河,弯弯曲曲,流向远方。”
24-10-10
崔诚依旧站在原地,点头道:“自家事,事情可做不可做的事情,可以做做看。说是非,话可说不可说的时候,最好就别说了。”
24-9-29
曾掖已经站在门口,看到了他的身影,转头惊喜道:“陈先生,下雪了!鹅毛大雪!是咱们书简湖今年的头场大雪。”
只是曾掖很快就住嘴,有些悻悻然。
对于陈先生这样的大修士而言。
人间下不下雪,下得是大是小,好有什么意义?
陈平安抬起头。
双手笼袖。
大雪茫茫。
但是化雪之时,才是天最冷的时候。化雪之后,更是会道路泥泞。
24-9-30
劳心劳力做事,总不能辛辛苦苦补一个错,不知不觉再犯一个错。
24-8-29
茅小冬沉默片刻,看着川流不息的京城大街,没来由想起某个小王八蛋的某句随口之言,“推动历史踉跄前行的,往往是一些美妙的错误、某种极端的思想和几个必然的偶然。”
那人嗓音不大,缓缓道:“在座各位,已经做成了一半,接下来还有三小步要走。”
“第一步,暂停向柳敬亭泼脏水的攻势,掉转过头,对老侍郎大肆吹捧,这一步中,又有三个环节,第一,诸位以及你们的朋友,先丢出一些中正平和的持重文章,对此事进行盖棺定论,尽量不让自己的文章全无说服力。第二,开始请另外一批人,神化柳敬亭,措辞越肉麻越好,天花乱坠,将柳敬亭的道德文章,吹嘘到可以死后搬去文庙陪祀的地步。第三,再作另外一拨文章,将所有为柳敬亭辩解过的官员和名士,都抨击一通。不分青红皂白。措辞越恶劣越好,但是要注意,大致上的文章立意,必须是将所有人形容为柳敬亭的帮闲之辈,比喻成帮腔走狗。”
起先堂上众人听到此人的第一句话后,皆心中冷笑,腹诽不已。
只是越听到后边,越觉得……章法新颖!
那人继续道:“第二步,静等一段时日之后,重新调转矛头,直指柳敬亭一人,需要一些小技巧,所有文章,宗旨与根脚,一律在‘虽然’、“即便”这些措辞上,例如‘虽然’柳敬亭此人道德有所瑕疵,可是瑕不掩瑜,门下弟子出了许多人才,然后你们可以一一列举出来,杀机在于那一个个令人眼红的显赫官身。再比如‘即便’柳敬亭的政绩平平,可到底还算清廉,就是一座名动半洲的狮子园而已。”
那人解释道:“为何要如此?因为对于旁观者而言,这些文章表面上还算心平气和,也是在为柳敬亭辩解,许多原本不掺和这场文坛笔战的中立之人,无形之中,都开始默认了那些假定事实,加上之后暗藏杀机的所谓辩解,便是雪上加霜。”
堂内众人面面相觑。
那人微笑道:“第三步,在私德上做文章。例如请人捉刀,不用在乎文笔优劣,只需要噱头就行了,比如柳敬亭风雨夜宿尼姑庵的艳事,又比如老汉扒灰,再比如狮子园与俏丽那人微笑道:“第三步,在私德上做文章。例如请人捉刀,不用在乎文笔优劣,只需要噱头就行了,比如柳敬亭风雨夜宿尼姑庵的艳事,又比如老汉扒灰,再比如狮子园与俏丽婢女的一枝梨花压海棠,顺便再做一些朗朗上口的打油诗,编成说书故事,请说书先生和江湖人氏大肆渲染开去。”
那人看到众人既震惊又不解,依然耐着性子解释道:“别觉得没有用处,没有功名的落魄读书人,爱看这个,不在乎真相的老百姓就爱听这些。士林中,三人成虎。市井处,聚蚊成雷。”
那人最后笑了,掏出一张纸张,走到李宝箴身前,递过去,环顾四周,“在座各位,未必知晓版刻一部艳情书籍的门路、价格,以及请那些说书先生应该支付多少银钱,种种不值一提的琐碎事情,我都写在了纸上,免得诸位不小心当了冤大头,而且许多做生意的市井小民,虽然位低,其实颇为狡黠聪慧,各有各的一套处世之道,一旦给他们在钱财上占了大便宜,说不定还要轻视诸位。”
这人告辞离去。
临近门口,他突然转身笑道:“诸位珠玉在前,才有我在这显摆雕虫小技的机会,希望多少能够帮上点忙。”
所有人怔怔看着那个人离去。
24-8-28
茅小冬说道:“李宝瓶才是我们书院学得最对的一个。学问嘛,山崖书院藏书楼里那么多诸子百家的圣贤书籍,只是读书一事,极有意思,你不心诚,不开窍,书上的文字一个个娇气、傲气得很,那些文字是不会从书上自己长脚,从书本挪窝离开,跑到读书人肚子里去的,李宝瓶就很好,书上文字阐述的一些个道理,都不大,不但长了脚,住在了她肚子里,还有再去了心里,最后呢,这些文字,又返回了天地人间,又从心扉间窜出,长了翅膀,去到了她给老翁推卖炭牛车上,落在了她观棋不语的棋盘上,给两个顽劣孩子劝架拉开的地方,跑去了她搀扶老妪的身上……看似皆是琐碎事,其实很了不起。我们儒家先贤们,不就一直在追求这个吗?读书三不朽,后世人往往对言、功、德三字,垂涎三尺,殊不知‘立’一字,才是根本所在。如何才算立得起,站得住,大有学问。”
茅小冬双手负后,抬头望向京城的天空,“陈平安,你错过了很多美好的景色啊,小宝瓶每次出门游玩,我都悄悄跟着。这座大隋京城,有了那么一个风风火火的红衣裳小姑娘出现后,感觉就像……活了过来。”
茅小冬说得比较感性,陈平安单纯就是有些开心,为小宝瓶在书院的求学有得,感到高兴。
茅小冬突然说道:“你如今儒法两家书籍都在看,那我就要提醒你几句了,若是儒家学得杂而不精,就容易捣浆糊,仿佛所有事情都能从书上找出自己想要的道理,所以反而让人困惑,尤其是遇到那些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,会让人生出茫然之感。但是你也应当注意,为何遍观历史,从未有一个国家的君主,愿意公然宣扬,独尊法家?”
不等陈平安说话,茅小冬已经摆手道:“你也太小觑儒家圣贤的肚量,也太小看法家圣人的实力了。”
茅小冬轻声感慨道:“你知道圣人们如何看待某一脉学问的高低深浅吗?”
陈平安笑道:“这我肯定不知道啊。”
他下意识摘下了酒葫芦,茅山主这些肺腑之言,拿来下酒,滋味极好,可以让陈平安回味无穷。
茅小冬伸手指向熙熙攘攘大街上的人流,随便指指点点几下,微笑道:“打个比方,儒家使人相亲,法家使人去远。”
24-8-26
乘坐飞舟升空之前,朱敛轻声道:“公子,要不要老奴露一手?裴钱得了那么块灯火石髓,难免有人觊觎。”
陈平安摇头笑道:“如今我们一没有惹是生非,二不是挡不住寻常鬼蜮之辈,哪有好人夜夜防贼、敲锣打鼓的道理,真要有人撞上门来,你朱敛就当为民除害好了。”
石柔难得主动开口,“可我们身怀重宝,才让人眼馋。”
陈平安耐心解释道:“你错了,第一,见财起意,心起夺宝杀人之心,本就不对。第二,看似我们是怀璧其罪在前,使得外人眼红在后,实则不然,是恶人心中存恶在先,今日见灯火石髓,明天见什么法宝灵器,后天他人福缘,都会是他们铤而走险、枉顾律法的理由。”
前后顺序,说的仔细,陈平安已经将道理等于掰碎了来讲,石柔点点头,表示认可。
陈平安最后微笑道:“江湖已经足够乌烟瘴气,咱们就不要再去苛责好人了。春秋责备贤者,那是至圣先师的良苦用心,可不是我们后世谁都可以生搬硬套的。”
朱敛笑眯眯问裴钱,“听得懂吗?”
裴钱瞪眼道:“要你管?!”
朱敛啧啧道:“赔钱货终于踩到了狗屎,难得挣了回大钱,腰杆子比行山杖还要硬喽。”
24-8-25
陈平安刚好下山,来到街道尽头那边。
看到那个被万众瞩目的裴钱,陈平安一头雾水。
裴钱一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,立即飞奔过去,跑得气喘吁吁。
陈平安笑问道:“怎么了,是朱敛还是石柔捡漏了?”
裴钱就只是笑。
朱敛和石柔来到师徒二人身边,朱敛轻声笑道:“少爷,这个赔钱货,用十五颗雪花钱,开出一块最少价值三颗谷雨钱的灯火石髓。”
陈平安笑了,摸了摸裴钱的脑袋,“这么厉害啊。”
高兴是高兴,但是谈不上如何震惊或是惊喜。
裴钱一双眼眸,眯成月牙儿,歪斜脑袋,有些吃力地摘下那只包裹,递给陈平安,“师父,送你了哦。”
陈平安笑着摆手道:“自己留着吧,以后等你攒钱买了多宝架,放在上边最显眼的地方,不挺好,谁看到了都羡慕,晓得你是个小财主。”
裴钱使劲摇头,解释道:“我想起来了,我逮着山跳又给放了的那天,原来刚好是师父你生日呢,刚好这个当做我送师父的生日礼物。”
陈平安愕然,沉默许久,手心放在裴钱小脑袋上,竟是难得也笑眯起眼,“这样啊,那师父就收下了?”
朱敛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开心的陈平安。
当初陈平安与张山峰和徐远霞重逢,自然也很开心,但不是陈平安当下的这种开心。
裴钱点头,歉意道:“可是师父,明年的五月初五,我可不一定能送这么好的礼物了哦?”
陈平安接过那只包裹,放入背后竹箱中,然后牵着裴钱的手,一起走在街上。
24-8-24
韦谅缓缓道:“你们这些涉世未深的小孩子,都是……怎么讲呢,就像是一件最漂亮却又最脆弱的瓷器,未来是登大雅之堂,还是沦为井边破罐,就看教得好不好,教得好,形制就正,教不好,就长歪了。”
“言传身教,又以后者更重要,言传为虚,身教为实,因为孩子未必听得懂大人的那些个道理,但是对世界最好奇,要孩子耳朵里听得进、装得下道理,很难,孩子眼睛里看见更多,更容易记住这个世道的大致模样,比较浅显,黑白分明,稚嫩却尤为可贵,这么潜移默化下去,自己都浑然不觉,点点滴滴,年年月月,心目中的世界就定型了,再难更改。”
“所以好些个看似长大成人后,有违旁人印象的一些莫名其妙的举措,其实早就有迹可循。在一个打磨器型的关键时刻,父母的言行,至关重要,一句做错了事却骂不到点子上的训斥,或是做错了,干脆就觉得自家孩子年纪太小,选择视而不见,最后可不就是害人害己害子女嘛。所以要赏罚分明,父母要学会给子女立规矩。仁义,理之本也。刑罚,理之末也。”
韦谅说得语速平稳,不急不缓。
小姑娘听得认真,偶尔眨眨眼睛。
韦谅继续道:“所以在小的时候,父母以身教子女仁义,稍大一些,学塾先生教弟子书本上的仁义。两者相辅相成,前者往实处教,后者往高处教,缺一不可,相互拆台更不行。”
小姑娘始终默不作声,也不知道听不听得懂。
但是别人说话时,竖耳聆听,不插话,小姑娘还是懂的。
韦谅转头笑问道:“知道什么人相对比较愿意听人讲道理?”
小姑娘摇摇头。
韦谅便自问自答,“一开始,孩子听父母。随后学生听先生。长大后,弱者听强者,贫者听富者,臣子听君王,又比如山下听山上,山上听山顶。那么问题来了,强者若是说的不对,弱者却将强者的所有言语道理,死心塌地奉为圭臬,怎么办?道德仁义,已经很难有效了,就需要有法,世上得有一种东西,比山上的所有仙家术法,更让人感到敬畏,让所谓的强者都束手束脚,让这些人像犯错的孩子畏惧父母的训斥,像是教书先生的鸡毛掸子和戒尺,一犯错就会立即敲在手心,知道疼。”
韦谅微笑道:“人善被人欺,不做好人了吗?恶人唯有恶人磨,就去当坏人了吗?君子可以欺之以方,就觉得欺负君子对吗?这样不对啊。”
“只是论人之善恶,太复杂了,即便认定了对错是非,怎么处置,还是天大的麻烦。就像今天渡船上那场风波,那个背剑的年轻人,若是与那伙人耐着性子讲道理,人家听吗?嘴上说听,心里认可吗?那么说与不说,意义何在?因为那伙人愿意听的,不是那些真正的道理,是当下的形势,双方分道扬镳,形势一去,江山易改禀性难移,一切照旧。说不定坐下来好好说了道理,反而惹得一身腥臊……算了,不聊这些,咱们还是看看云海比较舒心。”
24-8-23
姜袤翻开那本柳清风读书批注的法家书籍,看得极快,有不以为然,有微微点头,最后视线停在某一页,在某一句旁边,看那落笔字迹,应该是先后三次注解批注,著书之人那句原话是“爱人不阿,憎人不害,爱恶各以其正,治之至也”。最贴近这句话的书页处,柳清风第一次写了“‘至’字不妥,过高,应当修改为‘本’”。
攀着一层关系才在客栈当伙计的年轻人,回柜台那边才敢骂骂咧咧,自己那位如花似玉的姐姐,给这么头肥猪当小妾,真是……挺有福气的事儿。衣食无忧,穿金戴银,每次回娘家那条破烂巷子,都跟宫里头的娘娘似的,很风光,连带着他这个弟弟都脸面有光。
24-8-22
原来昨天京城下了一场大雨,有个进京书生在屋檐下避雨,有僧人持伞在雨中。
于是有了一场妙不可言的对话,内容不多,但是意味深长,给陈平安附近几座酒客琢磨出无数玄机来。
当时书生询问僧人能否捎他一程,方便避雨。僧人说他在雨中,书生在檐下无雨处,无需渡。书生便走出屋檐,站在雨中。僧人便大喝一声,自找伞去。最后书生失魂落魄,返回屋檐下。
酒客多是惊叹这位禅师的佛法高深,说这才是大慈悲,真佛法。因为即便书生也在雨中,可那位僧人之所以不被淋雨,是因为他手中有伞,而那把伞就意味着苍生普渡之佛法,书生真正需要的,不是禅师渡他,而是心中缺了自渡的佛法,所以最后被一声喝醒。
24-8-21
望你明白,山上山下,是两种世道,书香门第和修道之人,又是两种世态人情,入乡随俗,成亲之后,是她柳伯奇迁就你,还是你柳清山顺从她?可曾想过,想过了,又可曾想清楚?”
24-8-19
陈平安突然问道:“既然这么怕,怎么不干脆拦着师父去狮子园?”
裴钱怔怔,灿烂一笑,“大人的事,小孩儿说不上话哩。”
陈平安哈哈大笑,拍了拍她的小脑袋。
朱敛啧啧道:“裴女侠可以啊,马屁功夫天下无敌了。”
裴钱冷哼道:“近墨者黑,还不是跟你学的,师父可不教我这些!”
朱敛嘿嘿一笑,“那你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。”
裴钱老气横秋地抱拳,还以颜色,“不敢不敢,比起朱老前辈的马屁神功,晚辈差远啦。”
朱敛抱拳还礼,“哪里哪里,后生可畏。”
有了一老一小这对活宝的打岔,此去狮子园,走得悠哉悠哉,无忧无虑。
24-8-18
陈平安突然说道:“高明之家,鬼瞰其户。”
24-8-17
说去年末,李槐这个小愣子跟同窗起了争执,一本书院刚刚分发的书籍,给同窗拿了去,说是他的,李槐又拿不出证据来,结果李宝瓶刚好路过,立马断案,她用了个法子,拿过那本书,对李槐两人说,反正说不明白,撕成两半好了,一人一半。李槐急眼,另外那个孩子则高高兴兴答应下来,于是李宝瓶就将书本丢给了李槐,狠狠揍了另外孩子一顿,一直在远处袖手旁观的一位老夫子,哈哈大笑,那个孩子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,哭着去跟老夫子喊冤告状,结果又挨了一顿板子。
24-8-16
崔东山沉默片刻,站起身,来回踱步,双手掌心摩挲,好似在教陈平安“下棋”,又好像在为自己当年那一文脉复盘,轻声道:“先生切记,弟子也好,门生也罢,一座山头,得杂,不能只有一种人,尤其不能所有人都像是先生。”
“不能人人都如先生这般与人为善,守着君子之道。不能人人只做道德文章大学问。不能人人只会不动脑子,喊打喊杀。”
“必须有我这样的,做得违心事,会钻规矩的漏洞,看得清大势,懂得顺势而为,当得好那种惹人厌的恶人,衬托得出先生的好,就可以让先生的形象,始终山高水长,风光霁月。”
“必须有人愿意只认定先生一人,先生之生死,就是她之生死,甚至前者更有分量。”
“有继承先生学问衣钵的,是那文运大道上的真正同道中人,有这样撑场面的好苗子。”
“也要有震慑邪魔外道、屑小之徒、尤其是伪君子的疯子,例如朱敛。”
“要有家底,比如落魄山竹楼里头那位……好吧,先生应该已经知道了,他就是我爷爷。”
“有逗乐的活宝,展露天真稚趣的。免得一座山头,过于死气沉沉的,比如我当年帮先生在黄庭国收服的那两条水蛇火蟒。”
“总之,与人讲道理时,有人可以站出来,帮助先生以理服人。”
“与人切磋大道高低之时,有人可以挺身而出,帮助先生以德服人。”
“若是有人我们喜欢讲理之时出拳头拼修为、我们被迫出手、拳头更大时又装可怜,那就得有人帮着先生先打得他们服气,到最后先生责骂几句,最多对鼻青脸肿的对手补偿一二,给颗枣子吃,旁人就挑不出我们山头的家风、门风、文风问题。”
崔东山站定,笑道:“随口说说,若是先生肯拣选一二,学生就心满意足。”
陈平安正襟危坐,说道:“受教了。”
崔东山看着陈平安那双明亮眼眸,作揖致礼之时,笑道: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”
崔东山坐在一旁,神色淡漠,“你师父跟我复盘藕花福地之行的时候,没怎么喝酒,只是后来提到你裴钱的时候,接连喝了不少,说他原本以为天底下所有的爹娘,都会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都留给子女,后来才知道不是这样的,怎么会有那么的一个娘亲,会偷偷藏着馒头,选择在大半夜独自偷吃,即便女儿快要饿死了,都不愿意拿出来。”
裴钱耷拉着脑袋。
崔东山淡然道:“我得感谢你裴钱,从头到尾,让我家先生更多知道了天底下又蠢又坏的人,何其多也。”
崔东山问道:“知道你师父当年在小镇上,最难熬过去的是哪三次吗?”
裴钱趴在桌子上,喃喃道:“一个是如果那个妇人没有开门,所以师父后来对那个小鼻涕虫特别好。一个是第一次上山采药,所以师父对那个杨老头儿特别感激。最后一个,我想不出来。”
崔东山还算满意,笑道:“你裴钱当然打破脑袋都想不出来,是那串糖葫芦。”
裴钱转过头,脸颊贴着桌面,有些疑惑,望向那个眉心有痣的家伙。
崔东山轻声道:“换成是你当时在场,那串糖葫芦,你裴钱可以吃,尽管吃,跪在地上求人给你吃,偷着吃抢着吃,吃一摊子的糖葫芦都没问题。可是陈平安吃不得。一颗都吃不得。世间事世间人,世事人心,看似复杂,其实只要瞧得见极其细微处,皆有脉络可循……”
裴钱突然恼火道:“喊先生!竟敢直呼先生名讳,你胆子真大!小心我跟师父告状啊!”
崔东山翻了个白眼,做出弹指状。
裴钱赶紧坐起身,双手护住自己额头和宝贝符箓。
崔东山双手笼袖,斜靠桌面,望向窗外,轻声道:“我们啊,不要总是让先生失望。”
24-8-15
走过穿着简陋的一家三口,孩子天真无邪,无忧无虑,妇人在那边红着眼睛,似乎有些委屈,男人便赔着笑,说着好话,手里拎着油纸包裹的长条肉。可男人越是这般殷勤,妇人越是恼火,最后干脆牵着儿子的手,快步离去,将男人晾在一边。
男人佝偻着腰,有些疲惫,这趟陪着媳妇回娘家,几个女婿凑在了一起,有衙门当差的,有在富裕门户里家塾当先生的,当然还有他这么个庄稼汉,老丈人给了回礼,其余两个女婿都拿到了猪腿,就他只能拿个条-子肉,他自然心里窝火,可媳妇怨他,他一个男人,难道还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不成?说到底,还不是自个儿没出息?男人叹着气,突然发现不远处门口,蹲着个脸孔陌生的年轻人,男人便下意识直起了腰杆,对陈平安笑了笑,这才小跑向愈行愈远的妻儿。
陈平安看着这一幕,虽然言语不通,可他本就是泥瓶巷这种穷苦地方出身,熟市井底层的磕磕碰碰,晓得那些慢慢消磨人心的鸡毛蒜皮,所以陈平安大致猜得出来,等到那个孩子年纪再大一些,恐怕就会知道他爹娘的各自辛酸了吧,可能在学塾读书会更用功一些,可能平时笑容会少很多,可能会觉得心目中顶天立地的父亲,原来其实有些窝囊,会跟着娘亲一起嫌弃,但也有可能会在今天回家的路上,就会帮着他爹扛着那条-子肉,然后他爹娘就会和好如初,觉得日子到底是能过下去的。
天寒地冻,四季轮转,生老病死,气使然也。
食气者寿,这便是练气士的由来之一,涉及到了真正的大道根本。
圣人有云,食肉者勇悍,食谷者智巧,食气者神明而寿,不食者不死而为神。
太多太多的揣摩猜测,小说家的推波助澜,天马行空的文人笔札,故作高深语的稗官野史,不计其数,年复一年的泥沙俱下,恐怕偶有一点点真相浮出水面,也都被迅速淹没其中,最终反而被当成了谬误。
青鸾国大都督韦谅在带兵北上途中,路过一座州城,因为一件小事,揪出了两位渎职官员,一个武将贪赃枉法,受贿十数万两白银,一个舞文弄墨,结果前者只是贬谪了事,对后者竟是先斩后奏,直接杀了。
崔东山没有怎么思考,脱口而出道:“这就是法家的行事风格,对于后者,常人往往会视为罪责轻于前者,法家却偏偏要罪加一等。”
崔东山笑问道:“先生想得通其中关节所在?”
陈平安深思之后,感叹道:“真是厉害。”
崔东山随口道:“三教之外的诸子百家,能够屹立千年不倒传承至今的,都有其立身之本,和独到之处。所以有个家伙早就说了,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,以有涯随无涯,殆已。俗人喜好前半句,修道之人就会觉得妙在后半句。说到底,三教百家学问,单独一门,恐怕修士穷其一生,都不敢说走到了学问的尽头。就看怎么取舍了,取了,又几分学问真正变成自身本事,舍掉的,又是否拣了芝麻丢了西瓜。”
陈平安点点头。
崔东山抓起一颗香梨啃咬起来,含糊不清道:“只不过学问是学问,为人是为人,有些关系,却无绝对关系。所以这才有了世事复杂嘛。一个人如何活,跟读了哪些书,读了书有无用,都是自己的缘法因果。世上笨蛋实在太多,不知道读书一事,首要之事,是让我们更多认识这个世道,白瞎了三教百家圣贤们的苦口婆心。圣人传授学问,一本本经籍,就像一盏盏悬挂夜间的灯笼,道路有不同,灯笼有明暗大小,只可惜世人自己睁眼瞎。”
陈平安对此不置可否。
24-8-12
年轻僧人推开了竹木制成的篱笆小门,走到水井边,小水井的井口已经封堵上很多年了。
早年在这里,发生过一桩佛门著名公案,据说连中土神洲都有所耳闻,这才是白水寺近百年来没出高僧、却依旧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。关于这桩公案,白河寺吵了数百年,青鸾国各大寺庙争吵,佛道之间吵,历代向佛学道的文人也要为此吵架,沸沸扬扬,光是寺庙各处墙壁上发表对这桩公案的见解,就有多达四十余位各地高德大僧、文豪居士。
白水寺的藏经之丰,孤本善本之精和全,冠绝青鸾国,但是这位站在水井边发呆的年轻僧人,却最厌恶那个地方,一次都没有踏足其中。
离经一字,即为魔说。
佛头著粪罢了。
他坐在封堵后如圆凳的井口上,他有个问题这些年一直想不通。
记得佛经上说,一位后世成佛的罗汉,天魔现身,威胁于他,罗汉心中大怖,便去佛祖,然后佛祖便授予了一部正法,天魔得消。
年轻僧人初次读到此处时,并未做深思,只是有天悚然惊醒,然后陷入无穷尽的苦痛之中。
他心中有了执念。
“为何我一个小寺小僧,尚且自信遇见天魔,不至于如此失态,注定成佛的大罗汉,佛祖座下弟子,却会心生恐怖,惶惶不安?这与不曾学佛的凡俗夫子,又有何异?慧根何在?所学佛法何在?佛祖所传佛法又何在?这般罗汉成了的佛,再传佛法又能有多高多远?”
年轻僧人苦思不解,独坐井口,泪流满面。
这位年少时蓦然开窍的年轻僧人,依稀记得曾经的自己,正是在这里,斩了一只猫,一刀两断,投入水井。
年轻僧人这么多年来,一直寡言少语,只是在白水寺却勤于劳作,故而手脚皆老茧,每逢寒冬便冻疮开裂,满手是血。
他一次次拍打被封死的井口,手心逐渐血肉模糊,亦是浑然不知。
年轻僧人沙哑开口,泣不成声,依旧用手掌狠狠拍打井口,“错了错了,你们又错了,佛法就在其中啊……我也错了,禅不可说,开口便错,可不开口不也是错?我们都错了,如何才能不错……”
24-8-11
在藕花福地,在东海老道人的带领下,走过千山万水,曾经以旁观者看过了一场庙堂上的君子朋党,八十年间,是如何从忧国忧民、经济百姓,一步步到风气转浊,风骨腐蚀,人人以君子标榜,既已是君子,何来瑕疵?只要一人在朝堂落难贬谪,全然不问是非,庙堂上义愤填膺,怒斥政敌,人人安慰那位“良朋挚友”,为他折柳送行,为他举杯饮酒慰风尘,为他感慨人心不古、豺狼当道,江湖之远的那士林文坛,专门会有弟子门生引领风向、给政敌编撰种种或香艳不堪、或捕风捉影的野史。
24-8-10
陈平安别好养剑葫,双手搓着脸,然后呵了一口气,白雾茫茫的,轻声道:“我看待这个世界,总是好的,坏的,都想要看清楚,更清楚一些。一些不那么大是大非的人和事,就尽量看到他们的好。不是说别人不喜欢我陈平安,不看好我陈平安。甚至是起了争执。他就一定是错的。在你们藕花福地,有个武学宗师,叫磨刀人刘宗,说了句话很有意思,‘脚底下路这么宽,咱们各走各的,没毛病’。我觉得这句话是真没毛病。只是,做人,怎么可能没有好人坏人呢,大是大非之外,会模糊一些,都说人命关天,这就算大是大非了。比如那个飞升境大修士,杜懋,他这辈子肯定做过很多坏事,也肯定做过些好事,甚至有可能在桐叶宗,他就是个当之无愧的中兴之祖,无数子弟愿意为他做那自认为舍身取义的壮举。”
卢白象双手轻轻放在膝盖上,微笑道:“你以为人人都愿意如你这般,自己找苦头吃吗?整天在心里头兜兜转转,纠结对错是非,何苦来哉?练了武,学了剑,当了神仙,很多人就是为了自己痛快而已。任侠仗义,为了朋友之交,杀不认识的人全家,还被江湖视为豪杰之举,怎么算?为了父亲,劫囚车杀官兵,一口气杀穿了,最后还当了大官,青史留名,被视为大孝之举,豪杰性情,怎么算?一人负我,我就负天下人,这样的人,何其多也,有些人是这么做了,有些人是做不到而已,却也这么想了。”
卢白象双手轻轻拍打膝盖,“人生路上,有人在荒芜中看到了一朵花儿,看到了就会觉得有希望,有些人见不得别人好,见不得别人对,就只能看到遍地的屎,吃着满嘴的屎,觉得味道还蛮好,见不得别人不吃屎。毕竟……吃屎也是能吃饱的。”
陈平安忍不住大煞风景地问道:“你怎么知道?”
陈平安赶紧道:“算了,当我没问。”
卢白象给了一个陈平安打破脑袋都想不到的答案,“我吃过啊。”
24-8-9
第二天一大清早,那个老人就走入了小巷,见药铺没开门,就老老实实蹲在外边。
陈平安虽然早已睁眼,仍是按时打开大门,开门迎客。
在陈平安陪着老人拣选药材的时候,朱敛悄悄来到这边,略作思量,莫名其妙道:“街上美妇,大户人家。”
老人眼睛一亮,不动声色道:“绣楼有少女,背诵蜀道难。”
两人视线一个交汇。
绝对没错了,是同道中人!
简直就是他乡遇故知啊。
之后就没陈平安的事情了,两个老头子一本正经地窃窃私语,最后灰尘药铺这次挣了足足八十两银子。
陈平安没敢偷听,到底是犯忌讳的事情,疑惑问道:“你们聊什么了,这么投缘。”
朱敛笑眯眯道:“书中自有颜如玉,跟这位老前辈切磋了一下书上学问。”
朱敛走向竹门帘那边的时候,以拳击掌,“果然是人外有人,老前辈是下了苦功夫的!”
陈平安摇摇头。
得嘞,还真是同道中人。
再加上个开始下床走路的郑大风,估计不会消停了。
24-8-8
范峻茂接住后,放在了药铺对面的墙根,一屁股坐下后,身体后仰,椅子一翘一翘晃荡着,她懒洋洋道:“郑大风可能想不清楚,苻东海谋划此事,苻畦并不知情,是苻东海这个志大才疏本事半点没有的蠢货擅作主张,苻畦知道一些骊珠洞天的秘史内幕,对于郑大风是铁了心想要拉拢的,之前还专程带了个大长腿的娘们,好像叫苻春花来着,来这边找郑大风,可惜郑大风当时拒绝了人家的好意,即便如此,苻畦只当郑大风是一条过江龙,养在范家的小池塘里不招惹便是,可是苻东海捅了大篓子,云林姜氏那个老婆姨,又好死不死插手了,一下子将苻畦原本可以解释、可以关起门来处理的‘误会’,变成了姜氏的面子问题。这下子怎么办,就有了登龙台必须死一个人的赌战。不然苻家前脚姜氏联姻,后脚跟就往姜氏脸上摔了个大耳光,你要是云林姜氏的老祖宗,会怎么做?”
陈平安回答道:“儿孙自有儿孙福,面子大不过道理。”
24-8-7
笑了笑,陈平安将所有瓜子交到裴钱手上,自言自语道:“齐先生的先生,说得对,小小年纪要有朝气,我做不到,过了岁数了嘛,所以我就希望你可以做到,山崖书院的小宝瓶,藕花福地的曹晴朗,都可以做到。一个肩上有杨柳依依,一个肩上有草长莺飞,一个肩上有清风明月,多好,我一想到这个,我就会开心,很开心。”
24-8-4
陈平安接过裴钱的饭碗和筷子,开始吃今晚的第二碗米饭,马屁精裴钱还蹲在他旁边,双手托着一小坛子腌菜,陈平安环顾四周,笑问道:“你们到了这座陌生天下,有什么想法吗?”
四人沉默片刻,卢白象率先开口笑道:“山中何事,松花酿酒,春水煎茶,愿得大逍遥。”
朱敛嘿嘿笑道:“世间情动,不过盛夏白瓷梅子汤,碎冰碰壁当啷响。愿得美人心。”
魏羡想了想,说了句符合他开国皇帝身份的话,“杀尽百万兵,宝剑血犹腥。”
裴钱瞪眼道:“老魏,屁咧,你就不能好好说话?”
魏羡点点头,“这话是南苑国文人送我的诗句,要是我自己吟诗的话,应该是……大雨哗哗下,柴米都涨价。板凳当柴烧,吓得床儿怕。”
裴钱这才点头笑道:“老魏,这诗比前边好多了,我都听得懂哩。”
魏羡笑纳了,嗯了一声,“当年就有许多大文人说得诚恳,说我确是有些文采天赋的。”
裴钱翻了个大白眼。
隋右边自顾自道:“愿随夫子天坛上,闲与仙人扫落花。”
陈平安最后身边的裴钱,笑问道:“就剩下你了。”
裴钱惊讶啊了一声,羞赧道:“我读书还不多,如今还不会作诗呢。”
陈平安扒了一大口饭,夹了一筷子腌菜,笑道:“我也没让你作诗。”
裴钱哦了一声,神采飞扬,“那我可就真说了啊,不许生气,不许骂我!”
陈平安点点头。
裴钱大声道:“我想读最薄的书,吃最贵的菜,骂最坏的人,打最野的狗!”
陈平安差点给米饭噎到。
裴钱见机不妙,觉得大概是志向不够大,瞥见脚边的行山杖,赶紧补充道:“要不……再加一个戳最大的马蜂窝?!”
魏羡板着脸道:“小小年纪,就有如此王霸之志。”
裴钱向那老魏咧嘴而笑,伸出大拇指,“还是老魏你上道!很有眼光哩,难怪能当个皇帝老爷,唉,就是如今穷了些。”
陈平安摇了摇头,然后也跟着笑了起来。
破庙外边,雨停了。
24-8-2
察觉到孩子的别扭,陈平安笑问道:“有心事?”
上了学塾、便知晓一些粗略礼仪的孩子,低下头,“对不起啊,陈公子。”
陈平安轻声道:“怎么说?”
孩子坐在矮矮的板凳上,双手紧握拳头,放在膝盖上,不敢看陈平安,“我娘经常趁着陈公子不在家,就去翻陈公子的东西。”
陈平安愣了一下,本以为是那个言语刻薄的老妪,经常去他房间“串门”,翻翻捡捡,不曾想是那个看着很老实的孩子他娘亲。
孩子心情愈发沉重,“后来陈公子离开久了,娘亲就偷拿了陈公子放在桌上的书籍给我,我一个忍不住,就翻书偷看了,我知道这样不好。”
陈平安本想说一个轻描淡写的“没关系”,但是很快就咽回肚子,改口道:“是不好。”
陈平安掏出那支竹简,看着左右两端,视线不断往中间移动。
上边已经刻了许多印痕。
陈平安两只手的左右食指,抵住如同一把尺子的竹简两端,悬在空中,转头对那个忐忑不安的孩子笑道:“你娘亲如此作为,肯定是错事,你知错不改,还是不太对,但是呢,在知道这个后,还要明白,世间事,分大小,人生在世,除了对错,大是大非之外,终究是要讲人情的,比如你娘亲为何如此做,还不是想要你多读书,以后成为童生,秀才,举人老爷,甚至是考中进士?你娘亲那么能吃苦的人,难道是为了什么光宗耀祖,为了她穿得好吃得好?想来不是的,只是单纯想要你将来过得好,对不对?你娘亲为何如此做错事,你如果明白了,便可以不去多想,她的错,与对你的好,你已心中有数,接下来就该轮到你了,你读了书,学了书上的圣贤道理,便是知礼了,那么若是光阴倒流,再给你一次机会,你会怎么办呢?”
孩子一直听得很用心,因为陈平安将道理说得浅,他又是聪慧的孩子,便听懂了,认真思考后,“我应该将娘亲偷来的书本,默默放回陈公子的屋子,然后光明正大地跟你借书,这样对吗?”
陈平安点头道:“我只敢说,在我这边,已经对了,换做其他人,你可能还得多想一些。”
小孩子雀跃道:“陈公子,那你不会怪罪我娘了吧?”
陈平安揉了揉那颗小脑袋,“有些错,是可以弥补偿还的,你就这么做了。”
小孩子使劲点头,“所以先生告诉我们,知错能改善莫大焉!”
跟人打生打死都不讲几句话的陈平安,今天竟然跟一个孩子讲了这么多,连他自己都觉得惊讶,不过心境又静了几分,感觉就算现在马上去走桩和练剑,都已经没有问题。
陈平安收起了那支竹简放回袖子,便干脆再多说了几句。
“每天必须吃饭,是为了活下去。”
“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,读书讲理,不一定是为了做圣贤,而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一些。当然,不一定真的更好,但是儒家圣人们的经典教诲,世世代代君子贤人们的金玉良言,最少最少,给了我们一种最‘没有错’的可能性,告诉我们原来日子可以这么过,过得让人心安理得。”
那个孩子迷迷糊糊道:“陈公子,这些我就有些听不懂了。”
陈平安笑道:“我有许多事情,其实也没想透彻,就像搭建一间屋子,只是有了几根柱子,离着能够避风避雨,还差得很远,所以你不用当真,听不听得懂都没事,以后有问题想不明白,可以多问问学塾先生。”
孩子笑着起身,拎着小板凳,给陈平安鞠了一躬后,说是要回家抄书写字了,教书先生可严厉了,稍稍偷懒就会挨板子的。
陈平安笑着挥手道:“去吧。”
24-7-17
之前逛荡京城,某天在喧闹庙会上,看到一对富贵气派的娘俩,身后暗中跟着一帮目露精光的扈从,五六岁的孩子,瞧见了一位漂亮姐姐在摊子便挑选物件,他便跑过去扯那少女的袖子,孩子自然并无恶意,只是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而已,那少女起先并无理睬,只是孩子出身权贵高门,见这位姐姐竟然不理睬自己,便有些恼火,手上的力气便越来越大,那少女被纠缠得不耐烦,倒也知书达理,并未跟不懂事的孩子计较,便抬头望向不远处站着的孩子母亲,后者便喊了孩子回来,不让他继续胡闹。
当时这一幕,如果止步于此,陈平安看过也就算了。
但是那位气质华贵的妇人,说了一句话,让陈平安一直难以释怀,却想不出症结所在。
必然从钟鸣鼎食之家走出的妇人,教育自己孩子的那句话,“你看姐姐都生气了,别再顽皮了。”
乍一看,毫无问题。妇人的神态,一直当得起雍容二字,望向自己儿子的目光,慈祥宠爱,对那少女的态度也绝无半点恶劣。
直到这一刻,陈平安与这个孩子随口闲聊,才想明白了缘由。
与梳水国宋雨烧老前辈有关的那桩惨烈祸事,相似又有不同。
妇人如此教子,是错的。
难道那摊边少女不生气,孩子就可以如此行事了吗?
相较于宋雨烧前辈的那桩江湖惨事,市井上这种“无伤大雅的小事”,好像说重说不得,真要絮絮叨叨个没完,肯定会给人不近人情的嫌疑。说不定那妇人觉得是在得理不饶人,得寸进尺,真当家族姓氏是好欺辱的?甚至那少女都未必领情。
24-7-17
老僧哈哈大笑,“放下屠刀立地成佛,世人只看捷径,匪夷所思,殊不知真正的玄妙,在于悟得‘屠刀在我手’,是谓‘知道了恶’,世间百态,很多人为恶而不知恶,很多人知恶而为恶,说到底,手中皆有一把鲜血淋漓的屠刀,轻重有别而已。若是能够真正放下,从此回头,岂不是一桩善事?”
老僧又说得远了些,“禅宗棒喝,外人仍然觉得诧异,实则棒喝开悟之前的那些苦功夫,常人看不见罢了,看见了也不愿做罢了。成佛难不难?当然难,知佛法是一难,守法、护法和传法,便更难了。但是……”
老僧突然停下言语,叹了口气,“没有‘但是’,既然贫僧一个向佛之人,自己都做不到,为何要与你说那么远的道理呢?”
陈平安收回视线,老僧微笑道:“寺庙不在,僧人在,僧人不在,经书在,经书不在,佛祖在,佛祖不在,佛法还在。便是心相寺没了一位僧人,剩不下一本经书,只要有人心中还有佛法,心相寺就还在。”
24-7-16
陆台坐起身的时候,蓦然发现那个家伙,在伤心,而且是很伤心的那种。
陆台只觉得不可理喻。
不知道天底下还有什么事情,能够让陈平安这么想不开。
只见陈平安膝盖上,放着一枚陆台从未见过的印章,小小的。
今天的飞鹰堡,大难临头,最后安然无恙。
而他陈平安也还好好活着。
骊珠洞天。
所有人也都安然无恙,甚至像他陈平安这样的泥腿子,还走了这么远的江湖。
因为我们有齐先生。
那么。
齐先生人呢?
24-7-15
陆台斜靠在堡主夫人椅子旁边,手摇折扇,根本不理睬捉襟见肘的观海境修士,厅堂大门已经被他强行打开,所以外边飞鹰堡的景象,一览无余。
天昏地暗。
想必飞鹰堡数百人,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今天的场景,那种无力感,深深刻在了骨头上。
而这种影响,注定极其深远,只要这些人能够活下来,那么今日之事,有关神仙打架凡人遭殃,就会代代相传下去。
一座浩然天下的九大洲,如果都是这般百无禁忌,早就乱得不能再乱了。
所以才有了儒家三大学宫和七十二书院的出现。
为的就是防止山上神仙,动辄一拳打烂山峰江河,一件法宝随意砸烂人间城池。
毕竟山上人,终究来自人间。
人间都没了,还有什么山上?
于是以此作为界线,有了正邪之分,善恶之别。
有些练气士,我求长生大道的自在逍遥,既然已经站在山上,还管你人间是死是活。
有些修士,要么清心寡欲,不问世事,要么恪守规矩,愿意为了人间的太平,让自己活得没那么痛快,不去追求绝对的自由。
世间百态,各有所求,是非对错,一团浆糊。
因为有太多人,道理只是说给别人听的,而不是用来约束自己的本心。
山上山下皆如此。
24-7-14
棋盘对弈,下棋人那种坐忘的感觉,陈平安觉得很美好。
陆台也不纠缠,笑问道:“知道下棋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?”
陈平安当然不知道。
陆台捻子落子,眼神炙热,“身前无人。”
陈平安想了想,点点头,“嗯。”
这下子轮到陆台诧异了,抬起头,斜眼看着陈平安,“你真能懂?”
陈平安在院子里缓缓行走,气沉丹田,拳意倾泻,乍一看毫不起眼,原来已是水深无声的境界,笑道:“有个人的剑,还有帮我打熬武道三境的老人,他的拳,感觉都是这样的,就像你说的,‘身前无人’。”
陆台微微一愣。
哪怕陆台见过太多的奇人美景,见过钟鸣鼎食,黄紫贵人,羽扇纶巾,餐霞饮露。
看陈平安打拳,还是一种享受。
但是陆台觉得陈平安可以做得更好。
24-7-12
回到院子后,陈平安突然想起一事,“何管事让我们进入飞鹰堡,尤其是将我们安排在这里,是不是有他的私心?”
陆台点点头,“驱狼吞虎之计,多半是飞鹰堡已经走投无路,死马当活马医。说不得今晚宴席上,我们若是撕破脸皮,问责此事,飞鹰堡就要开诚布公,无外乎道歉赔罪,然后砸钱给咱们,要我们帮飞鹰堡渡过难关。”
陈平安叹了口气,若是他们俩道行低微,敌不过那些游魂荡鬼,是不是昨晚在那座宅子暴毙,死了就死了?两条烂草席一卷,让人丢出飞鹰堡了事?
陆台好似看穿陈平安的心事,笑道:“在感慨江湖险恶?那你有没有想过,可能飞鹰堡与那何崖都有难言之隐,听过他们诉苦之后,说不定你就会义愤填膺,奋然挺身。”
陈平安摇摇头,轻声道:“事有先后,对错分大小,顺序不可乱,之后才是权衡轻重,界定善恶,最终选择如何去做一件事。”
陆台笑道:“听着简单,做起来可不容易。”
陈平安嗯了一声,“难得很。”
24-7-10
宁姚破天荒有些多愁善感,喝过了一口满是愁滋味的酒,伸出一只手掌,抱怨道:“陈平安,我现在一只手打不了几个你了。”
陈平安停下出拳,蹲下身,笑道:“你打我,我又不会还手。”
宁姚白眼道:“你还是男人吗?这要传出去,不管是在剑气长城,还是在浩然天下,都是要被人笑话死的。”
陈平安眼神坚定,“如果哪天你被人欺负了,不管我当时是武道第几境,我那一次出拳,都会最快!”
宁姚指了指城头以南,“十三境巅峰大妖也不怕?”
陈平安点头。
宁姚指了指身后,“浩然天下的文庙圣人也不怕?”
陈平安还是点头。
宁姚指了指头顶,“道祖佛祖都不怕?”
陈平安点头之后,轻声道:“宁姚,别死在战场上啊。”
宁姚转过头,不再看陈平安,怀抱养剑葫,望向脚下的万年战场,点了点头,眼神坚毅,“我不敢保证一定不死,但是我一定会争取活下去。”
宁姚突然笑起来,“陈平安,那你赶紧成为天下第一的大剑仙吧!”
陈平安挠头道:“我也不能保证啊,但是我努力!”
陈平安来到宁姚身边坐下。
肩头靠着肩头。
宁姚有些羞赧,便轻轻撞了一下,似乎想要撞开他,陈平安次次靠回去。
陈平安的肩头,就这样摇来晃去。
最后两人安安静静望向南方。
一肩挑着齐先生和神仙姐姐的希望。
一肩挑着心爱姑娘的期望。
虽然不是杨柳依依和草长莺飞,不是春日融融和青山绿水。
但是陈平安觉得这样很好了,不能再好了。
24-7-6
老汉缓缓道:“我当年啊,也是个世人眼中的天之骄子,脾气臭得很,说不定如果当年碰上你,就会是你失望的几种人之一,如今性子当年已经不太一样了,否则也不会坐这儿跟你喝这个酒,陈平安,桂花岛上的客人,且不去说什么好坏善恶,能够像你所说的‘走到这一步’,他们每个人都必然有其可取之处。除此之外,不是有件事你做对了,别人没做,他们就是不对的。不是有件事你做错了,别人做了,他们就也是错的。说得有点绕了……”
陈平安点头道:“我明白!”
老汉伸出大拇指,笑道:“当然了,之前那一架,是你最对的,挑不出半点毛病,是这个!”
陈平安开心笑了。
被自己认可的人认可,真是一件值得喝酒的事情哇。
所以陈平安狠狠喝了一大口酒,然后满脸笑意,随口说道:“老前辈说得也很对,我不该以我的道理,衡量所有人。我的道理可能对,有可能不对,还有可能对了却不太对,还有可能太小了……哈哈,也有点绕!对吧,老前辈?”
老汉打趣道:“绕得很。”
陈平安指向远处,满身酒气的少年郎,摇头晃脑,看来是真喝多了,满脸毫不掩饰的雀跃和骄傲,笑呵呵道:“老前辈,我认识好多了不起的人。比如之后那位厉害至极的剑仙,我本来可以喊他大师兄的,我也挺厉害吧?”
老汉点头笑道:“对对对,都厉害。”
陈平安醉眼朦胧,转过头,迷迷糊糊问道:“老前辈,你这话好像不太诚心啊?”
老汉哈哈大笑,难怪自己跟这小子处得来,臭味相投,一根筋嘛。
少年向后醉倒,喃喃自语。
老汉帮着少年放好酒壶,无意间听到陈平安的那几句醉话,老人点点头,这一夜都守在少年身边。
少年当时的醉话酒话是:齐先生,我想明白了,对世界不要失去希望,除了一定要好好活着之外,其实还有一层意思,就是当我们对这个世界给予善意后,如果非但没有得到善意的回报,甚至只有恶意,这个时候,能够不失望,才是真正的希望。齐先生,我现在道理已经想明白了,但是暂时还做不到,我喝过了酒,明天就努力……
24-7-3
陈平安仿佛心有灵犀,轻声呢喃道:“弟子不必不如师。”
一句细若蚊蝇的自言自语。
在郑大风耳畔,却响若大潮拍打老龙城。
郑大风痴痴低头,望向那只老烟杆。
依稀记得,从来不愿跟他多说什么的老人,每次透过烟雾冷冷望向自己,每当这种时候,就会让心高气高的郑大风,与之直视的勇气都生不出来半点。
在今天之前,郑大风从来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。世人不知老头子的身份来历,他郑大风知道。世人不知道老头子的神通广大,他无比清楚。世人不知老头子的辉煌事迹,他郑大风还是知道。既然如此,他郑大风如何能够以弟子身份,不过八境武夫修为,就有资格去跟那位老人对视?
郑大风抬起头,深深呼吸一口气,伸手抹掉满脸血迹,轻声道:“原来如此。”
郑大风没有豪言壮语,没有放肆大笑,只是一步步向院子上方的空中御风走去,在心中对自己默念道:“师父,你已在极高处,没关系,弟子郑大风,会一步一步走来见你。”
这一天,有人步步登天,直接破开了那片云海,踩在高高云海之上,那人登高望向更高处。
一座老龙城,大风起兮云飞扬。
24-6-30
孙嘉树摇头道:“怎么挣钱是一回事,锱铢必较,哪怕一颗铜钱都需要跟人算清楚,可是有了钱怎么花,就看各自习惯了。像我,一年到头确实在拼命赚钱,图什么?就是为了自己能够不用在交朋友这种事上,太小气,还要计较一个钱字。”
24-6-5
崔瀺指向自己,“按照道家某位大真人的隐蔽说法,人皆有两根心弦,一善一恶,就悬挂在我们心头。就像陈平安所认为的那样,有些事情,对的,它就是对的,而错的就是错的,任你是谁来做,谁来帮忙辩解,都改变不了。”
“有意思的是,世事之艰难,就在于为了做成一个大的好事,你难免要做许多小的错事。儒家门生,不愿违心,可能连官场待不住,甚至连学宫书院都未必爬得高,到最后那就只好躲在书斋里研究学问,闭门造车,对于外边一直在滚滚前行的世道,是极少裨益的。有些家伙,在书斋里待久了,一身迂腐陈腐气息,见不得别人有任何道德瑕疵,动辄指摘贬斥,反而对于那些坏得彻底的庙堂人物,反而束手无策,到最后,就只能是世风日下、礼乐崩坏了。”